诀窍一、论文选题 选题是制约论述深度的首要因素。选题太大、内容太多往往难以驾驭,挂一漏万,需要深入分析的却没有做到;即使能够照顾全面也往往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使分析浮于表面选题应当坚持以小做大、难易适中的原则。在具体选题时,要善于“分解”。从大题目中选择小选题。臧克家说过:“生活象大树。我们可以正面写它高大挺立的枝干,可以写它茂密如云的绿叶,可以写它地下的盘根错节。写它的全貌写得好,固然很好,写它的一个侧影以小见大,又何尝不好?”这个寓理于形的道理当为我们这些仰观大树的凡人们记取。即使需要选择大的题目,也要注意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新产生的问题解决起来有难度的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不仅体现在新论题、新理论、新观点,也在于比已发表的论文有更深入的分析。胡适说过:“一个学者若是不研究具体的问题,特别的问题,那么他的学术生命就可以说是停止了。”要研究具体的、特别问题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比较。同时,要做到关注大事情、研究小问题。关注大事情是分析思考小问题的基础。“大事情”是与小问题相关的时代背景、技术基础、基本概念、全面情况、发展目标等等。关注大事情,才有联想,才有思考的深度。这和摄影中讲求的“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是一个道理。
诀窍二、论文论点 论点、论据、论证是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使论文言之有意,论据使论文言之有据,论证使论文言之有序。三者中论点是核心。古人有云,意(论点)犹帅也。无帅之众,谓之乌合。因此,要把论文写作的重点放在建立论点上面。有的论文的总论点就体现在标题上。因此,选题、拟定标题后就要考虑总论点。在考虑论文结构时就要考虑分论点,形成全文的理论逻辑结构。论点来自于材料。史学界讲求 “论由史出”。此处的史就是指材料、论据。有人说“写论文就是资料运动,运动资料而已。”材料的主要作用不仅在它可以成为论文的文字成份,更在于它是立论的基础。因此,善为文者必善积累。多收集资料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论点来自于思考。神来之笔,并非天降于斯人,而在于对材料的比较深入的认真细致的分析、思考、提炼。这需要培养科学的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正确的思想方法、丰富的想象力、科学的幻想力、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广泛而深刻的思维能力、发展中的思维能力。从大的方面说,一篇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说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怎么样———为什么这样———怎么办”、“基本情况———原因分析———意见、措施、要求或建议”。要细致思考每个部分、每个层次、段落的论点,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通过思考形成的论点反映在一些核心的句、段上面,一般以小标题、段旨(每段的核心句,一般放在每段的开头)出现。要下功夫加以推敲,使之表意清晰明达、辩证科学、结构完整,并努力达到句式优美,使论点反映明确,先声夺人。
诀窍三、论文论证 概念、判断、推理是论证的三大要素。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证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例如,有的论文不是围绕选题、总论点展开论述,出现“文不对题”或者中间拐弯,或者论点间缺乏逻辑联系和论证中缺乏逻辑层次的情况,这就犯了“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的同一律。有的论文前后说的问题自相矛盾,例如,前面肯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全面发展,中间没有一个点与面的分析过渡,后面又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违反了有关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反之,排中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两个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即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如果出现两种互相矛盾的情况,对这一情况进行断定的时候,思想必须明确,必须肯定其中一种情况为真,不可能同时为假。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条基本规律,从不同的方面要求作者的思维要有确定性。即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整个过程中,思维对象必须是确定的。这种确定性是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主要特征。同一律是正面提出确定性的要求,矛盾律是从反面提出确定性的要求,排中律是从矛盾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确定性的要求。没有确定性就没有区别性,没有确定性和区别性就无法进行研究和写作。在论证中有一些具体的方式。最常用的是例证法和引证法。例证法通过举例 “摆事实”,用具体事实(包括数据)来证明论点,其思维形式是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引证法运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尽人皆知的常理,以及名人名言等作论据证明或推理的论证方法,思维形式是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此外,还有从反面来证明论点的反证法和运用与论题同类、相近或相对的事物或观点作论据,通过比较说理,从而证明论点的比较法。要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才能论述严密,深入有力。
诀窍四、论文论据 “搜尽奇峰打草稿”(清初画家石涛语),收集材料多多益善。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要进入论文。论据堆砌会冲淡论点的论证,打乱读者接受观点的思路,造成雾里看花,以“材”害义。收集与应用材料是厚积与薄发的关系。必须选择与论点有本质逻辑联系的材料作为论据。同时,要注意论据的典型性,兼顾多样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乱塞,而要巧设。在论据的叙述上要做到扣题。注意叙述语言的概括性,兼顾艺术性,突出论点表达所需要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详者记其源脉,略者说其梗概。有些论据可以制成图表。特别要注意论据的前后要有分析、议论,使之与论点融为一体。也就是要做到:以论为要,析事得论。不要以为选若干实例,加上 “比如”、“又如”,草草而过,万事大吉。刘熙载《艺概·论据·事例》中说:多用事与不用事各有其弊。善文者满纸用事,未尝不空诸所有,满纸不用事,未尝不包诸所事。对实例分析得自然流畅、物理相融,便不会给人以堆砌或缺乏事例的感觉。总之,“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要用心选好、用好论据。既不要有论无据,更不要有叙无论。
总之,论文要有“论”。要从选“深”、“细”的论题入手,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论证,凸显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