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教育初探
作者:姜挺
【摘要】美术本是该时代、社会的缩影和象征,但面对目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有令人鼓舞的蓬勃生机和令人焦虑的潜在困境。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身感其责任重大,于是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原因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改变和促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即:转变观念—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儿童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呼吁更多的同仁来关注、 研究、开拓农村美术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教育现状 素质 教师 学生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思想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模式也正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是从物质到灵魂的彻底振动,社会风气、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在社会的改革进程中,由于教育、理想、责任的失落和物质欲望的增长,形成了民众精神普遍的无聊、随机感。美术本是该时代、社会的缩影和象征,但当我们的后人反观今天时,我们的社会将是什么样的美术直观?是那些满街悬挂的史泰龙油亮的肌肉和港台女星袒露的胸脯?是那些耗资巨费的复古建筑,还是那些每个城市一模一样装人的盒子?直观的社会和社会的直观都同时表现出令人鼓舞的蓬勃生机和令人焦虑的潜在困境。 面对这一状况,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身感其责任重大。为此,在2005年7月我走访了一些农村小学,做了以下方面的调查。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及资源调查 调查时间:2005年7月 调查方式:抽样答卷 调查对象:农村镇级小学校(含村小)。 l、美术资源(器材)配置调查情况统计表 学 区 情况 内 容 一村 二村 三村 四村 五村 六村 七村 八村 中心校 美术活动室 0 0 0 0 0 0 0 0 0 石膏模型(件) 0 0 0 0 0 0 0 0 7 教学挂图(套) 0 0 0 0 0 0 0 0 2 专用图书(册) 0 0 0 0 0 0 0 0 12 专职教师(人) 0 0 0 0 0 0 0 0 1 画架 0 0 0 0 0 0 0 0 0 写生凳 0 0 0 0 0 0 0 0 0 2.美术学科开课及上课情况调查表 调查人数 调查题目 回答内容 有效答卷(份) 占被调查人数百分比 500 课表上有无美术课 有 500 100% 无 0 0 课表上有几节美术课 一节 118 23.6% 两节 328 76.4% 是否按课表上美术课 是 423 84.6% 不是 77 15.4% 美术课是否改上过其它学科 没有 420 85.2% 有时 61 12.2% 经常 13 2.6% 美术课上 照着书上画 94 18.8% 老师讲后再画 13 2.6% 照着黑板画 35 7% 自己随便画 358 71.7% 画画过程中老师是否作过指导 有 13 2.6% 有时有 455 91.4% 没有 32 6.4% 3.学生拥有画具情况调查表 调查人数 调查题目 有效答案 占被调查人数百分比 500 统一发放的“美术学具” 495 99% 拥有蜡笔 66 12% 统一发放的“美术学具”不适用 421 84.2% 爸、妈买过美术书籍 34 6.8% 没有任何绘画用具 5 1% 二、现状(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 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能力培养的地位提得较高,但农村学校全面教育的成效仍然较低,艺体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领导不重视。在农村学校,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学科,对艺术学科不要求或落实不够,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下面学校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了事。只要统考学科在一年一度的评估中占到了前列,学校榜上有了名,领导脸上就有了光,成了一好遮百丑的局面。对非考科目,特别是艺体学科就不闻不问,艺术教育在广大山区农村学校成了一片空白。
其次,教师不主张。在广大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实行包班制,或两人一班,一语一数。先不考虑教师是否具有胜任所有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整天守着一个或两个班,教完这一学科又教那一学科,中间不休息,不调节,任何教师的精力都是达不到的,更何况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主观上不主张,不作为。教师一般都是教语数学科,而对那些非语数学科,特别是艺体学科,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或做作业或改上其他学科。
第三,家长不支持。由于历史的根源,农村广大家长对送孩子上学读书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见,认为读书是为了尽父母之责。所以,要求孩子在学校学好语文、数学即可,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涂涂画画”,“唱唱跳跳”的艺体学科,就视为“不务正业”,即使学生想学,也不于理解,更不用说支持。 2、资源匮乏。 全镇除中心校有一些石膏模型和十来册美术图书外,被调查的各个点校中,再也没有别的器材(连中心校都没有设置美术活动室)。更不能奢望各个村小学校有一些美术器材和教具设备了。 3、师资不足,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尚差。 被调查的这些学校,学生多则千余人,少也有百多人。教师(包括代课教师)严重缺编。美术专职教师中心校才有1人 ,且不是专业学校毕业。
三、对策研究 为了适应山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合其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我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中找到了一些改变和促进农村学校加强美术教育的方法。
(一)、转变思想和观念,适应现代美术教育 教育部明确提出:应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作为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必须跟上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的步伐,应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旧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也要明确美术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家,而是成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公民。不要让学生带着残缺的知识结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甚至步入社会。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服务意识 在教学中怎样对待你的学生是一个老师具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我在课堂上尽量营造一个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引导者;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使处理矛盾的时候,也不粗暴,而是以理服人;但民主和纪律并不矛盾,我的课堂纪律要求非常明确。当老师很多时候要想到服务意识,要充满爱心地为孩子们服务,而不是一味地管理他们;老师的工作就是一滴一点做起,注意了课堂内外的细节,才能慢慢取得学生的信任,尊重,甚至崇拜。
(三)、正确认识儿童画 1、了解儿童画的特点 (1)儿童画有很强的想象成分,他们所表现的是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如:画“水果大丰收”,有孩子竟在一棵树上画满了硕大的西瓜、苹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这看似荒唐离奇,却充满了想象力。在未来的世界里,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还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2)儿童画在构图、色彩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儿童笔下的形象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夸张,有的削弱。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去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2、掌握儿童绘画的阶段性 绘画并非是所有人都喜欢,但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画画,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阶段。当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限时,现实世界给予他们的感情冲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来,涂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当他们有了其它的表达能力时,有的人就不再画画了,如上学后的儿童画画少于学龄前的,中学生少于小学生,大学生更少于中学生了。而有的儿童不再满足于幼年的创造,把目光转向高一层的技法学习,我们不能耽误了人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倾向,给他们正确的指导。通过儿童的绘画创作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敏捷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 3、站在孩子的立场评价儿童画 一般来说,大家把孩子画画看作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衡量这种能力主要标准就是取决于“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这些都是用成人画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画,是不对的。诚然,儿童画的确是儿童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体现,它反映着儿童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的经验,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儿童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存在个体差异。儿童画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关注,需要成人的帮助。第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画画动机。要求家长把孩子的画与他的生活经验、认识和情感联系起来;第二,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绘画的乐趣,使孩子感到他的画得到了成人的首肯和接纳;第三,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儿童画不要太空泛,也不宜于过分夸大,应言之有物,就图画本身的表现、长处和进步予以确定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他得到真正的鼓舞,从而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和主动绘画的积极性。
(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农村很多学校连一间起码的美术活动室都没有,更不能奢望有其他先进的有利于美术教学设施的设备和器材。这种现实条件下的美术教育是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的。但是,作为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农村却拥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可供美术教学的自然(天然)资源,如秀美的山川、弯弯的河流、广阔的田野以及幽静的村舍、农家小院、农副产品等等。只要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就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重主体。到大自然中上或把山区特有的物产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同样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发现、主体体验、主体创造、主体评价,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审美创造得到发挥;(2)重过程。对于生长在山区的孩子,由于长年置身其间,已司空见惯,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很难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美。因此,在引入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笔者在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逐步总结出了这样的活动模式:发现客体——酝酿孕育——(审美)意象形成——内化创造。这一活动模式主要体现了活动过程的流畅性。完整性、思维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3)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素,注重审美客体的发现和学生审美创造的培养,把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审美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重合作。把自然资源引入美术学科教学,这些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都处于原始状态,单独的学生个体不易独自发现。因此,应利用学生群体合作去发现、去创造,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服务美术课堂。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的革命,我在课堂上把电脑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我们学校先进的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给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全世界的信息,取得对我们教学有用的信息,自制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我都尽量发挥电脑和校园网的作用,调用大量的图片共学生欣赏;有些课我就自制课件上课。例如我在上《各种形状的鱼》这课时,就自己制作了课件,把海底的录像,各种鱼的图片,及海浪的声音精心组合,完成了新颖直观,具有交互性的软件,使课堂变的有趣,轻松,直观,信息量大,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以校为本,加强学校教师培训。 在农村各所中心学校都有很多个校点,且相当分散,学校都只有一名专职美术教师,一般都留在中心校,而全校学生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这样多的学生不可能受到同等的教育。因此,必须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把任务分散到各个学校,让其实验研究,给他们分任务作指导,上下形成一股合力。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校为本,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强本校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美术素养的培训与锻炼,以达到人人都能从事最基础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样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21世纪是教育竞争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蒸蒸日上,教育强国已经不是梦。美术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希望更多的同仁来关注、 研究、开拓农村美术教育的新途径。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多搞一些真正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的教研教改, 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迎来我国艺术教育的春天,国民的素质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