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531-88076688 关于我们 学术目录 论文范文 投稿推荐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学术展示 教育教学类 经济管理类 医学卫生类 建筑工程类 文体艺术类 科技类 综合类 核心类
最新公告: 【论文】:****在****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曾*,已录用!!【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研究,作者:李*伟,已录用!!【论文】:**产品网络****研究——以****为例,作者:李**、杨*,已录用!! 【论文】:**项目*******及解决策略探讨,作者:陈**,已录用!! 【论文】:****在****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马**,已录用!!【论文】:对**阶段*****创新的思考,作者:王*宇,已录用!!
教育教学类 教育 | 经济 | 医学 | 建筑 | 文体 | 科技 | 综合类 | 核心 | 其他类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教学
来源: 论文发表网 作者:本站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作者:

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讨论将文化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以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A Study of Cultural Involve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n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involve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he author recommends some efficient methods of develop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teaching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面临着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问题。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存在着一种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英语语言背后文化知识传授的现象。大多数高校仍把全国公共英语四级、六级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导致很多学生即便通过了四、六级,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较扎实的语法知识,但在使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时,却常遭遇到语用错误造成的尴尬状况,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因此,作为英语教育者,要明确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语言与文化也就同时被创造了出来,二者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都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礼俗等,无不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轨迹上。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贮存着前人全部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文化心态,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见,语言和文化始终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二者结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又制约着语言形式,它不断将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的语言都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沃尔夫森认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国外曾有“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To be bilingual ,one must be bicultural)”的说法.由此可见,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2]
把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视为一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似乎早已成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界的共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多元文化不断在碰撞、渗透、融合,我国成功加入WTO,不仅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同时也对教育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外语教学。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交际能力的文化局限几乎是普遍地被忽视了。[3]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能够流利地运用语法正确的说话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得体成功的交际还须顾及目的语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因此,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并具备实际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势必要依赖于文化教学。Robert Lado曾说:“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4]
2004年,教育部修改了现有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教学是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指明了新方向,既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又要注意拓展其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一)忽视目的语文化导入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与外国人的交际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相当多英语成绩和语言基本技能都不错的大学生由于对目的语国家相关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交际中出现误解、行为失当,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都倾注于语言形式上。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案、教学效果所做的调查,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较少注重或涉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道德、价值观念等知识,其结果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同程度脱离了实际应用。尽管为了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学校开始重视英语口语及听力的教学,一些英语等级考试也增加了听力部分的分值,但在大学生真正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时,仍会感到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障碍。例如:在与西方人交谈时有很多禁忌话题,尤其是那些涉及隐私(privacy)的。这与中国文化有所不同。当我们在路上碰见一熟人时,通常会说:“你去哪啊。”这只是一句打招呼的话。可如果忽视了文化差异,当遇见外国人时同样说:“Where are you going?”得到的回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样就造成了尴尬,导致交际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各类传统的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很多教师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相割裂的现象继续延续。另一方面,教师考虑到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还较薄弱,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于是哪怕教师认识到了目的语国家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会因为教学计划和进度等原因,割舍了文化教学,或只是零散地、有限地列举一些文化差异的现象。

(二)主体文化的缺失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指目的语文化,还应包括主体文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跨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借助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进行交往。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些由于对目的语言文化缺乏了解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对于主体文化,觉得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运用并很熟悉的,毋须再花时间去学习。但他们却忽略了这么一点:在当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人们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是双语文化的交叉交际。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也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也要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由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平衡,英语的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主体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构成全方位的冲击,我国外语界在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对主体文化的研究比例偏小,以及外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输入,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因素,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主体文化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譬如在平时与外国人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但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忽视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使得许多人,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不出来自文化大国所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学生们通常能够说出许多西方节日、庆祝的习俗及节日上的传统饮食。如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 Valentine’s Day, turkey, etc. 但当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种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底蕴之苍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我们英语文化教学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三.如何改进和提高英语文化教学的质量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关系到文化教学的成效。根据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提出几点改进英语文化教学的意见。

(一)加强引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培养对目标文化的兴趣,要善于观察、虚心求教。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双语文化专家,要意识到帮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是你责无旁贷的义务;应让学生感悟到仅仅掌握语言形式是不能满足交际要求的,了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应不拘一格,采用各种形式将文化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中,使其为语言教学服务。正如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是从对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充满好奇和兴趣开始的,我们要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介绍学生读一些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 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

(二)围绕课本展开特定文化介绍
文化特征是在一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学时且不可偏离课文。现在的课文基本上是按照主题(topic)来设计的,每单元有两篇设计同一主题的文章。教师可以针对单元设立一个文化主题,介绍相应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学生有课文内容的依托,容易理解吸收所学的文化知识,其效果是明显的。课前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查阅与话题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课后再进一步挖倔引申,目光延伸到其它民族,写一点感受评价。教师在课文中碰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也应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理解了词汇的文化色彩并有语境做依托,学生必定能轻易且长久地记住它们的含义和正确用法。

(三)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并结合切身体会,多方面与本国及它国文化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对语言材料的讲解中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一些英、汉语中共有但涵义不同的文化现象,以使他们了解其中的异同,加深他们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敏感性,同时补充有关本族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文化之间的比较会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能促进自我思考,丰富人生的感悟并能意识且尊重其他个体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往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觉地通过比较分析法了解外族文化的特殊性。

(四)充分利用其它辅助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电影、电视、录像等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些教学片是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情况的,如《走遍美国》。可使用不同时期的电影使学生对各时期的社会习俗有所了解。教师如能加以适当指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以打招呼为例,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在讲法上有许多不同。同时,通过电影、电视,我们还可以观察人们的举止、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交际手段,这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裨益的。另外,网络是现今获得跨文化交际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课后在网上通过e-mail、BBS、用聊天等方法可以和有目标语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从而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所学语言知识和交际规则。

(五)加强实践,在活动中深化理解
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用于实践。这类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以值日(duty-report)、对话(dialogue)、小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表演(role play)、演讲(speech)、英语辩论(debate)等活动进行语言训练,给学生提供舞台;二是教师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外国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使其身临其境地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领悟和感知英语文化,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六)组织文化测试
文化测试是推动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教学的一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它可以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化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它可以检验文化教学的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测试可以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口头形式可以让学生分组,就某一话题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从而观察他们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方面对文化点的把握。书面形式可以运用多选和判断等方法来测试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21世纪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保障。不了解不研究别国的文化,学不到地道的外语,更不能顺畅地进行交际。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 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注释:
[1] 陈 琳,陈 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20
[4]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 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 司联合.文化教学与语用能力[J].宁波大学学报,1998.
[6]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7] 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8]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9]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高宝虹.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11]许克琪.“双语教学”热中应关注中华民族民族文化遗失问题[J].外语教学,2004,5

作者简介:本科、助教

感谢您对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支持,收藏本文到: 本地收藏夹
网站首页 | 学术展示 | 教育教学类 | 经济管理类 | 医学卫生类 | 建筑工程类 | 文体艺术类 | 科技类 | 综合类 | 核心类
联系电话:0531-88076688 | 手机:15553187256 | 学术论文投稿咨询 | 投稿邮箱:zzqkfb@163.com | 投稿请注明所投刊物名称!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鲁ICP备19016239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