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甘南州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红霞(甘南藏族自治州)
摘要:作者立足甘南州州情实际,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这个话题,就如何加快甘南州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看法。 关键词:加快 甘南州 生态环境建设 思考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甘南州积极响应,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在此,就我州如何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谈几点认识。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华水塔”的组成部分,是甘肃甚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林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前,由于长期林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后备资源培育和森林管护力度不大,加上超采超运、乱砍滥伐等非法消耗导致甘南林区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林分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据2007年全州分类区划统计表明:甘南州现有森林面积1088.2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79.65万亩,疏林地面积59.4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34.95万亩,宜林地面积99.38万亩,未成林地面积14.79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20.6%。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后,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使局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过去过量采伐及乱砍滥伐,大量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山荒坡的治理与管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治理成效不甚显著,生态恶化的大局未得到有效控制。 一.几点建议 1. 生态环境建设应从源头抓起 甘南州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和湿地,在已经实施而且突显成效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程以及《甘南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实施基础上,加强治理草原“三化”,保护湿地,提高黄河水源涵养能力,不断促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的实施中应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要加强对现有林地的保护,保护好天然林和湿地,防止边破坏边治理,同时要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管齐下的治理方式,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是我州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 2.生态环境建设应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增产增收结合起来. 2.1江河沿岸半山和低山境内气候温暖区域。主要是舟曲、迭部沿江各县适宜发展经济林果业,重点发展优良的经济林乡土树种如花椒、无花果、核桃、樱桃、杏、五味子等,将经济林果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群众收入。 2.2.半山阴湿区域。主要是夏河县、合作市、临谭县、卓尼县,该区域由于受高寒阴湿等自然条件制约,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但该区域盛产220余种中、藏药材以及丰富的山珍野菜。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藏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以及山珍、野菜的开发利用。 2.3.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在已建立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30多处森林旅游景点的依托下,不断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强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乐,充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建设应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西部大开发,生态为基础,科技要先行,科技支撑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所以应从以下四点着手:一是应大力推广中藏药材种植和经济林果产业中的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中、藏药材以及果品的产量及品质,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应建立健全各级推广体系,建立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网络,强化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对职工,林农药农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加强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四是大力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科研条件。 4.生态环境建设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加快甘南州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甘南州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充分发挥各基层林业单位政策宣传、资源保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总之,甘南州的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要建立一套全民参与、多部门配合、协调统一、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机制。与此同时,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强化政策行为,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生态环境建设决不是一届政府即能完成的,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开展生态治理,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的干出成效,为改善甘南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生态功能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