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531-88076688 关于我们 学术目录 论文范文 投稿推荐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学术展示 教育教学类 经济管理类 医学卫生类 建筑工程类 文体艺术类 科技类 综合类 核心类
最新公告: 【论文】:****在****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曾*,已录用!!【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研究,作者:李*伟,已录用!!【论文】:**产品网络****研究——以****为例,作者:李**、杨*,已录用!! 【论文】:**项目*******及解决策略探讨,作者:陈**,已录用!! 【论文】:****在****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马**,已录用!!【论文】:对**阶段*****创新的思考,作者:王*宇,已录用!!
核心类 教育 | 经济 | 医学 | 建筑 | 文体 | 科技 | 综合类 | 核心 | 其他类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择业素质
来源: 论文发表网 作者:吴俊羽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择业素质

(吴俊羽  广东省湛江市)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下,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择业素质如何,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生身为知识分子的先锋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学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择业素质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中国的高等教育,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1世纪初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迈进了“大众化”时代的门槛。这一步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但在欣喜之余,人们很快发现,我们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大步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迅速走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轨道,比较以往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解开了捆绑在身上“统一分配”、“服从安排”的枷锁,实现了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自由。但伴随着扩招,从2003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全社会对毕业生岗位需求的增加极其平缓甚至没有增加,供需矛盾及其尖锐,供需的不平衡现象极其严重。有资料表明,虽然我国仍属高等教育不发达、人才稀缺的国家,但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大多流向国企、事业单位,近几年才出现选择三资、私企、民营等非国有部门。而在政府减员增效、高校扩招、非国有经济形式发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越来越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造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教育与就业的矛盾。这时,能够提供给知识劳动者合适的就业机会较少,出现“知识失业”。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已逐年递减。
具体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所以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有人形象地说:“曾经有着傲人光环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的大潮中被淋湿,被淹没,在这一大潮中不仅铁饭碗成了泥捏的,甚至连找一个合适的饭碗都变得相当困难,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进入了一个职业危机的年代。”
二、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一轮高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如果说20世纪末我们还只听到知识经济到来的隆隆雷声、感受到知识经济的斑斑雨点,那么,在21世纪,我们将迅速面临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人类社会的这种新的经济状态有如下一些特征: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高素质人才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或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和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占有、开发和支配。人力资源超越自然资源和货币资本,开始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依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资源”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的主力,也是现在的中坚,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是青年群体中知识水平、文明水准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部分。因此,大学生不仅是青年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也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中最具有潜在价值和战略意义的力量。
三 、大学生择业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大学生择业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源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择才标准的变化。始于1999年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规模急剧扩大,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倾斜。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和校园词汇。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夸大的结果,但不容置疑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能够从纵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大学生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过去10年间,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在最初阶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就业作为估计的事情看待,认为择业的成功多半维系在择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知道大学生如何撰写简历、如何笔试、如何面试上。在自主择业、求职应聘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大家对如何求职,如何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还在进行摸索,对技巧的需要自然也就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从总体的供求关系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较旺,大学生总体供小于求,因此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展示空间。
大学生及其家长应当有“上大学是智力投资,但具有风险性”的观念。研究表明,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与其收入是成正比的,从总体上说,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比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平均收入更高。但是当具体到一个个体,情况则又有很大的差别。上大学的投资能否取得良好的回报,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四 、素质和择业素质
何谓素质,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再加上能使知识和能力发挥作用的动力品格---做人。素质不等于知识与技艺,但知识和技艺体现素质。素质实际上是人的品格、智力、能力的综合,是指人的生理原来的特点,是人们完成某类活动所必备的主观条件和内在依据。素质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生理素质、心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择业素质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基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择业岗位的层次。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求职择业中处于主动状态,获取理想的就业单位,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择业素质。
五、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择业素质
毕业择业不能是短时行为,就业指导不能是大学生季节性快餐。毕业择业发生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间,但是大学生对择业的认识,包括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对大学生的优劣评价,则应该从进大学校园时就开始积累。那么,大学期间,学生应注重哪些方面素质的培养呢?我个人认为大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着手。
(一)、做人——思想道德素质
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全球华人地区的大学首次教育研讨会,许多国家反映出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存在根本性缺陷,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东西,而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了功利的东西,而忽略了情感和理想。特别指出,制度化的教育强调的功利性,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先教会做人。“会做人”其体现就是思想道德素质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道德是立身之本;道德——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是对知识的传授,对智力及生活、生存能力的增加,只是部分使命,而非全部意义。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重视,他们认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学生不仅用起来放心,而且有利于本单位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思想道德素质差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赢得别人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在企业的工作中更是如此。所以企业和单位在选拔录用毕业生时,对思想道德素质都会很在意。
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有着“仁义济世,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庄诚恭敬”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正缺的就是敬业精神。21世纪人才要求不仅应当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应当对社会、对人民、对人类所依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的责任感。所以学校和老师都要时刻牢记“百年树人”的崇高职责,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学会做人”。
(二) 做事
做事,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个社会要繁荣发展,必须崇尚实干,讲求实效。清代学者陈廷敬说:“与其言而不行,宁行而不言”;“欲知其人,观其行而已”。讲的就是学者要戒绝空谈,身体力行,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多做一些实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一大批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才,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实干家。对于广大知识分子来说,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就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
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来看,要会做事,需要具备下面四种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整个大学教育的基本面看,这四种能力难以单一从书本上获得,更多的需要的是从社会实践中获取,所以,学校要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获取这些能力,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以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鼓励同学多参加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做事”能力。
(三)做学问
做学问,则要求扎扎实实,戒除浮躁,杜绝浮华。科学性,是学术研究的第一前提,只有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学术成果,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才能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扎扎实实、严谨求实的学风,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勇气,有不求浮名、志存高远的胸怀,有不畏艰险、甘于清贫的毅力。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产生优秀的学术成果。背离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一味追名逐利,哗众取宠,不但不能推动学术发展,反而会损害学术事业。
要学会做学问,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知识不能断章取义,要事实求实,这是做学问最基本的素质。
2、系统并努力学习专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毕业要拥有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播精深的专业知识。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3、要学会学习。学习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要发展自我就必须不断学习,要广开学习途径,不依赖书本和学校教育,因为当今社会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无法得到的,也是无法通过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完全获得的,要在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中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学校有着集中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是走出校门后难以获得的,要重视、珍惜和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同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自己的“自习能力”。
4、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注重把平时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这样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可以形成自身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最终达到学有所用”。
六、结语
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做人是其中的根本。做事、做学问的原则,是做人的原则在社会实践、学术研究中的延伸和体现。老老实实的做人之道,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踏踏实实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就是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历史证明,只有诚实正直、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干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业;才能做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真学问。品行不端、学风不正者,虽然也可能取得个人的某些成功,但人格的局限、道德的亏缺决定了其事业、其学问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和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就是新时期大学应该具备的择业素质,在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将沿着这条理念摸索前进,为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9
2、 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 段玉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4、 熊治梅.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
5、 李伟,赵瑛,张建民.新世纪大学生就业指导.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8
6、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7

感谢您对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支持,收藏本文到: 本地收藏夹
网站首页 | 学术展示 | 教育教学类 | 经济管理类 | 医学卫生类 | 建筑工程类 | 文体艺术类 | 科技类 | 综合类 | 核心类
联系电话:0531-88076688 | 手机:15553187256 | 学术论文投稿咨询 | 投稿邮箱:zzqkfb@163.com | 投稿请注明所投刊物名称!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鲁ICP备19016239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