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531-88076688 关于我们 学术目录 论文范文 投稿推荐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学术展示 教育教学类 经济管理类 医学卫生类 建筑工程类 文体艺术类 科技类 综合类 核心类
最新公告: 【论文】:****在****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曾*,已录用!!【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研究,作者:李*伟,已录用!!【论文】:**产品网络****研究——以****为例,作者:李**、杨*,已录用!! 【论文】:**项目*******及解决策略探讨,作者:陈**,已录用!! 【论文】:****在****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马**,已录用!!【论文】:对**阶段*****创新的思考,作者:王*宇,已录用!!
核心类 教育 | 经济 | 医学 | 建筑 | 文体 | 科技 | 综合类 | 核心 | 其他类
社科论文-论和谐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来源: 论文发表网 作者:本站

社科论文-论和谐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作者:马鹏

[摘 要] 大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高校则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每个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阐述,以构建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校园文化等为具体途径,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 和谐社会;大学生;价值观     
                                   
中国改革形成发展阶段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今天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积极落实这一任务,就要求在思想理论教育和实践上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型产生的巨大变革,对于当代社会中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他们思想观念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较明显,这些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兴亡的重任,是承担国家命运、赋予社会新鲜血液的最直接群体。该群体所处的时代正是个体价值观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因此增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一、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价值的产生离不开主体的需要、客体的属性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进行有效性评价和认识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价值观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后天形成的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通过社会化培养出来的。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段在他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3]因此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现实的物质条件,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而言,“大学生的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态度和观点,他支配影响着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择。”[4]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呈积极健康、务实进取的发展趋势的。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和心理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对于外部世界具有极强的的感受力,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其他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1.强调个人价值本位的为我性
当前我国处于现代化的建设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国际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观念领域的分歧和冲突加剧。正如汤因比所表述的 “人类文明世界在政治上分化为地区性的主权国家和它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全球一体化之间的矛盾”[5]这一矛盾引发价值观领域的诸多困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以社会本位向自我本位倾斜,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奋斗。随之而来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凸显。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把满足自我要求与实现个人理想摆在首要位置,忽视共同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体地位,为实现自己利益不择手段牺牲他人利益,讲个人利益多,讲集体利益少。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认识上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的方向性表现。
2.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市场经济所遵循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的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多种经济成分必然产生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而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要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现象。”[6]大学生这个最敏感的群体,从观念到行动上迅速适应了这种变化。比如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创业热、出国热、考证热等都清楚表明大学生在成才道路上越来越多崇尚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不在单纯的依靠集体和组织。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集中表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他们凭借头脑中的知识立足于商品竞争的社会,更加重视从自身需要出发,追求个人价值的优先实现。一些大学生以功利主义为标准,追求利益的绝对化,金钱意识日趋强化,追逐功利而忽视贡献,在价值取向上过于注重物质享受,甚至极端走向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3.传统优秀道德价值观的边缘性。
中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社会全面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思潮与价值理念,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面临着严重的震荡和价值冲突。 “道德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7]中国的传统优秀道德价值观是在吸取民族文化道德的精华中传承下来的。诸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孝、仁、义、礼、智、信、勤”,“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等,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被忽略或被边缘化。现在大学生出现的“假文凭”、考试舞弊的现象的层出不穷,诚信的缺失,“老实人吃亏”“小人得志”等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恪守传统道德的信心,开始在道德价值选择上背离自己的价值目标。他们对金钱、财富、权力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对人的责任感、忠诚、良知的追求。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对其评价和引导要坚持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积极、进步的价值观。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8]这是国家对我国当前社会价值现状提出的重大理论决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体系的提出为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提供了坚定和可靠的基础。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对理论教育的学习,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崇尚实践的理论品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客观地去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增强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和谐局面。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2.重塑师德风范,加强德育教学研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发挥高校教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师德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化,关系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质量。”[9]学校和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育学生。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首先必须接受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就必须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对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进行优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使大学生能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实践者,他们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教师的教育活动要紧紧结合国内外实际,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品格,为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展开。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更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发挥和谐校园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10]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努力建设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在校园环境中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塑造健康向上、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推动形成对学生有陶冶作用的学风和校风,在学术氛围健康、道德风尚崇高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可以参加社会考察、基层调研、“三下乡”活动等有效的社会实践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社会存在的现象,强化责任意识,尽快的培养适应社会现实的能力,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自己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的远大志向,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之,大学作为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维护社会价值准则、培育社会精英的组织机构,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大学生这一处于时代晴雨表的群体为代表的新型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感谢您对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支持,收藏本文到: 本地收藏夹
网站首页 | 学术展示 | 教育教学类 | 经济管理类 | 医学卫生类 | 建筑工程类 | 文体艺术类 | 科技类 | 综合类 | 核心类
联系电话:0531-88076688 | 手机:15553187256 | 学术论文投稿咨询 | 投稿邮箱:zzqkfb@163.com | 投稿请注明所投刊物名称!
济南科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鲁ICP备19016239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